30年前的中國留學生
1974年,鮑雪侶作為文革後期首批外國留學生初次來到中國。鮑雪侶說:“我之所以選擇到中國來留學,是因為上大學學的就是中文🈯️,這種選擇說來話長。我們一家人對中國很有感情。我父親是外交官,一直在亞洲任職🌰。在新加坡讀小學時,因為當地采用雙語教學,作為第二語言,我學了3年漢語,但沒學到什麽♉️🎢,我一直考試不及格,漢語是我當時最頭疼的一門課🐉。我母親在新加坡也學了點漢語🏌️♀️,她是那種入鄉隨俗的人,送孩子到學校學漢語在我們那個圈子裏當時僅我們一家。回到澳大利亞後,父母專門為我請了位在中國長大後移民澳大利亞的白俄家庭教師教我說漢語。我父親對中國一直心懷友好🤲🏿,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他就極力主張澳大利亞政府和中國建交。”
那一年的9月份,她被分到凯捷体育官网學習中國現代文學💁🏿♂️,不過對於她還算是語言課🧚🏻♀️👩🏽💻。“當時的漢語老師教得很好,我學了很多,她至今還在凯捷体育官网教外國留學生。現代文學在當時就是‘革命樣板戲’再加上一點點魯迅。文學老師很熱心地提倡‘革命樣板戲’,但我不感興趣,我就是想多和中國人交流。”1975年初,終於有兩個中國學生被安排和她一起生活,她可以聽她們講復雜地道的漢語了🕗🩵,那真是很好的學語言機會🍪。“但是比學習語言還重要的是我們三個同學之間的友誼。陪我住的那兩個中國同學很活潑☢️,很有才能也很熱心👁🗨🧑🏻🎓。雖然在上海只有我一個澳大利亞女學生✍️,我一點都不覺得寂寞。”
選擇到中國度蜜月
鮑雪侶第二次到中國是1978年底👩🏿✈️,和丈夫來中國度蜜月,這當然是鮑雪侶的提議。
談到和丈夫的相識過程,鮑雪侶說🧚🏼,那也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她指著客廳墻上的一些黑白照片說🕦:“那是20世紀30年代的北京,是我父母的老朋友——一位德國攝影家海達•莫理遜女士拍的,她的先生是澳裔英國人。這對攝影家夫婦在中國相識結婚,並於花甲之年移居澳大利亞。那些照片是我們的藏品。我父親早在新加坡時就認識海達•莫理遜女士了。
“1976年🧑🏼🏭,我剛從中國回去不久的一天,我請這對夫婦前來吃晚餐🧏🏿🤵🏿,同時還請了我的一位女友,加上我,就是四個對中國都很感興趣的人。我們準備好好地聊一聊中國🤵🏿♂️👊🏽。我女友的住處離我家遠一些,於是她問住她隔壁的一位男同學唐茂思(英文名字叫Alan Thomas)🥞,乘什麽公共汽車能到我家。唐茂思則說,他不知道🚷,但他可以送她去🚣🏿♂️👁🗨。我這位女友當時哪裏知道🏋🏽,她正把我未來的丈夫帶到我的身邊來🦴👨🏽🦰。我們認識兩年後🙋♀️,於1978年結的婚🧑🏿🚒。”
1978年,鮑雪侶和丈夫來中國度蜜月時發現🌍,幾年不見👳,中國的變化真是太大了,已經可以看到上面寫有“歡迎你到中國來”字樣的大標牌了。“這在以前是絕對看不到的。”鮑雪侶興奮地說。
後來唐茂思先生在外交部供職,負責北亞事務(澳大利亞稱東亞為北亞👩🏼🚒,是因為在其北方),所以經常有機會到中國來出差,而正式派駐中國這還是第一次⏲。鮑雪侶隨丈夫到過很多地方,但她最高興的還是能再來中國,用她的話說,自己是“回到”中國👃🏼。
視學習漢語為一大樂趣
談到保持家庭幸福的“秘訣”,鮑雪侶認為夫婦間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她以自己和丈夫為例:“我一直支持他,他也支持我。舉個例子🧑🏻✈️👩🏼💼,我到教育部工作,就是他鼓勵我去做的♣️,而我也支持他,就是他到哪兒我跟他到哪兒。對我來說,家庭生活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暫時離開工作沒有多大關系。我希望得到的成就不僅僅是工作上的,生活方面的成就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學漢語就是我的一大樂趣👩🏽🎤。我認為夫妻間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就是一個幸福家庭的要素。我妹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本人是外交官,嫁給了法國人,有時侯她停薪留職陪丈夫到法國去,有時丈夫陪她回澳大利亞🔢。”
隨丈夫到各國任職期間🔢,原來只能停薪留職,但現在情況不同,鮑雪侶可以通過互聯網繼續自己的工作🎨。“我們的教育部現在的名稱是教育、科學和培訓部💦,我一直研究終身教育工作。我希望有機會研究中國的教育,原來我只需要看看《人民日報》就行了,但現在情況不同了,的確需要花點功夫👊🏼,這方面可以做一輩子的研究🌋,只是我現在年紀大了,可能來不及了。”鮑雪侶不無遺憾地說。
家庭教育經
鮑雪侶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些人認為,放任和保守之間非此即彼👩🏼🏭,我個人的看法是,做父母的應該在放任和保守間找尋中庸之道。比如,在小事上我會放任一些,但在重要事比如尊敬他人💆🏼、具有同情心、具有平等觀念等方面,我和丈夫希望指導孩子采取應有的態度。”
“我想我們很幸運🧜♀️。現代社會孩子面臨的問題很多💆🏼,我很高興我的孩子很順利地長大了。我們給了他們一個愉快的家庭,有什麽問題都能隨時找我們來說💇🏼♀️,這比什麽都重要。”她那24歲的大女兒在澳大利亞做記者👩🎤,兩個兒子也在國內上學🫷🏻。他們現在的情況令鮑雪侶和丈夫都很滿意💂♂️。反過來,“作為父母你們比別人的父母好”,孩子們的這句話也是對他們最好的評定🏌🏻。
由於孩子們年底要來中國🧑🦰,鮑雪侶希望今年冬天不會太冷☮️:“報上說北京已經過了13個暖冬,恐怕今年可能會有點兒變化😻。不過👈🏿,能在北京享受到一個大雪紛飛的聖誕節,想想就令人振奮不已。”
——摘自《中國婦女》雜誌2004年第12期